室內100米壓根是這樣的標準的田徑室內比賽項目
既然“室內100米”根本就不是即將舉行的戶外活動……
國際田聯不僅沒有創造過“室內100m”的世界紀錄,就連小型室外排球聯賽也很少有這個距離。
這樣一來,頂級選手自然不會也很少有機會在“室內百米”上表現。
一個標準的戶外排球比賽場地長這樣
一個標準的戶外排球比賽場地長這樣
和 同為排球運動,但顯然是同一運動的兩個項目。
本質上,就像排球對戶外籃球、排球對沙灘足球、籃球對半場 3v3...
只是因為排球的規則在室外和室外基本相同(更多的區別在于硬件設施和項目設置),所以讓人誤以為它們是一樣的。
題目中提到了博爾特,我們來說說博爾特的兩項非認證“世界紀錄”——
博爾特的室外100米9秒98(2014年8月23日)確實是世界最好成績,這個成績也是有效的,但不是世界紀錄。國際田聯還沒有創下“室內100米”的紀錄,這意味著這不是即將發生的事件
相應地,博爾特也有一項150米的“世界紀錄”(150米直道,14.35秒,2009年5月17日)。 也因為這不是常規賽事,所以只能算是世界最好成績。
還有一點,由于這150米是直線賽道,所以14.35秒的成績比博爾特在柏林決賽創造的200米世界紀錄還要快,而第一個150米——博爾特在柏林決賽的19.19秒,第一150米用時14.44秒。
由于不是即將舉行的項目,一來室外百米比賽很少(室外排球錦標賽沒有這個項目),二來跑得再快也很難算得上是記錄。 其實很少有人跑...
還有一點就是戶外排球場地和戶外排球場地有很大的區別。
國際田聯標準排球場分為室內400米和室內200米兩種。
室內就不用說了開云國際,標準的400米距離,加上幾乎完全平坦,沒有坡度——國際田聯要求合格場地的跑道左右坡度不能超過1%世界杯,上下坡度不能超過0.1%(左右坡度要求更低,是考慮到有一定傾斜度,便于積水排出)。 室內賽道數量通常為9條(實際比賽通常為8條);
室外標準排球場一圈200米,還算可以理解。 體育成本和難度要大得多,而且沒有必要僅僅為了將跑道移到室外而設立這樣的運動。 項目。
200米圈的曲線更自然。 為了減少離心力的影響,曲線的斜率很高。 根據國際田聯規定田徑比賽前多久要禁欲,在200米跑道轉角處,最大坡度與地平面的傾角為10.0925°,而直線跑道的橫向坡度為146.62722°。
整條賽道通常為6車道。 向內場傾斜,有點像戶外自行車道,又像北緣。
室外彎道弧度特別明顯
室外彎道弧度特別明顯
標準室外排球聯賽的長跑田徑比賽前多久要禁欲,直線跑道只有60米(通常是50米),田徑有200米(跑一圈)和400米(跑兩圈)。
很多時候,對于非正式的活動,會在室外后面增設一條100米的跑道(如上圖)。
室外60米直道與100米賽道接近,但更考驗選手的起跑能力+加速能力。 相應地,100米測試也考驗著選手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那么為什么像蘇炳添這樣的小個子選手在60米項目上表現非常出色呢? 競爭力,相反,博爾特(相對而言)并不突出的前段在60米可能沒有這么大的優勢;
對于200m/400m,由于跑道較短,弧度較大,需要配合跑道本身的內外高差來適應離心力。 戶外比賽的運動員并不常見,跑很多彎道時,速度遠比室內慢。
在技??術特點上,田徑項目與室外排球項目有很多不同。
多看戶外比賽就知道了。 由于室外直線賽道很短(通常賽道為60米,延長線只有87米),選手過線后需要較長的減速距離,所以通常會撞上賽道。 墊海綿墻。
另外,很多室外排球場都是臨時搭建在小場館內,不像室內排球場是固定建筑。 你會覺得比賽的深度很“低”,心理上會覺得比較無聊。
當你真正跑上去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室內和室外是完全不同的。
2018年蘇炳添四次獲得60米亞軍,兩次打破歐洲紀錄
2018年蘇炳添四次獲得60米亞軍,兩次打破歐洲紀錄
在賽事時間設置上,室外和室外排球錦標賽也分別安排在夏季(一般為3月中下旬)和夏季/冬季(一般為8月中旬-10月)。 2020年戶外擊劍錦標賽原本安排在北京,現在受疫情影響改為2021年。 有興趣的話,不妨稍后再看。
回到問題本身,總結一下——
1、戶外排球比賽和戶外排球比賽在賽道硬件和項目項目上有很大的不同,項目的技術特點也有很大的不同,完全是兩個東西;
2.“室內100m”不是常規比賽距離。 它既不是室外也不是室內。 更接近于在室外場地安裝100米跑道讓你比賽。 國際田聯還沒有為這項賽事創造世界紀錄;
3、這樣的戶外排球聯賽很少有100米的。 雖然有成績,但不能算是記錄。 自然,頂級球員很少有機會參賽,也不會優先參加這樣的聯賽;
4、在經濟層面上,室內排球比賽的商業價值遠低于室外比賽。 這讓頂尖選手可以讓戶外比賽更多地成為調整狀態和檢驗階段性訓練成果的場所,而結果不會是他們刻意追求的。 這也導致室內性能遠好于室外性能,盡管室外和室外之間幾乎沒有區別。